无糖饮料真相:0糖0卡≠健康无害,这些风险你必须知道!
代糖并非"健康替身",长期摄入暗藏隐患2025年科罗拉多大学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发表的研究揭示,赤藓糖醇可能损害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代糖并非"健康替身",长期摄入暗藏隐患
2025年科罗拉多大学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发表的研究揭示,赤藓糖醇可能损害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加氧化应激,减少一氧化氮生成,并促进内皮素-1的产生,同时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释放。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血管功能障碍,增加中风风险。此外,2023年克利夫兰诊所的研究发现,血液中赤藓糖醇水平较高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
打破认知误区:"无糖"不等于完全无糖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糖"指每100克或100毫升含糖量不超过0.5克,并非完全无糖。以600毫升饮料为例,可能含3克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特殊人群需警惕,饮用场景有讲究
对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用无糖可乐替代含糖饮料可使HbA1c下降0.3%;但健康人群若长期每日饮用500ml以上,胰岛素敏感性反而可能降低15%。此外,运动后补充电解质时,无糖可乐的碳酸和磷酸可能加剧脱水,建议选择等渗饮料。
科学饮用:3-2-1法则
采用"3-2-1法则"——每周不超过3罐,每次饮用后喝2倍量的水,餐前1小时避免饮用以减少食欲干扰。同时,建议不同品牌交替选择,避免单一甜味剂累积摄入。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小象: 于 2025-08-17 12:06:08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