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助残日是哪天?带你了解这个温暖的节日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或因身体残疾,或因精神障碍,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唤起全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我国设立了全国助残日。那么,全国助残日究竟是几月几号呢?
根据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从1991年开始,每年到了这个日子,全国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助残活动,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2025年的全国助残日是5月18日,主题为“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这一主题意义深远,旨在大力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和社会各界扶弱助残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发展凝心聚力。
全国助残日的设立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对残疾人群体关爱和尊重的体现,更是全社会关注残疾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象征。通过这一节日,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残疾人群体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加强对残疾人权益的保护,推动社会的包容与进步。
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各地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北京在今年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携手国家自然博物馆,举办了“自然之光暖童心共筑科普星河梦”活动,百余名残疾儿童、家长等参与其中,通过科普互动儿童剧、参观展厅标本等形式,丰富了残疾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四川德阳则举办了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科普活动,展出7大类150余款基本辅具,并开展移动类辅具选配、助听器适配与保养等科普讲座,助力推进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工作。这些活动从教育、康复、生活等多方面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在全国助残日以及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为残疾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在公共场合主动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帮助,帮忙开门、引导上下楼梯;尊重残疾人的人格和权利,用平等和友善的态度与他们交流。也可以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加入当地的助残志愿者团队,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陪伴、心理支持等服务;参与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如文艺演出、技能培训等,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可以向身边的人宣传残疾人事业,让更多的人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和困境,提高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全国助残日,不止于一日的关怀,更应是365天的持续行动。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关爱,共同创造一个没有歧视、充满爱的世界,让残疾人能够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生活的美好。